20250709

看到太阳在云间,露出得还不太多,看不出今天会有多威猛,开窗感到天气还有一点夜里的凉气,但空气中明显水气很足,很难蒸腾得掉。所以盆地气候就是蒸起来,下雨落下去,再太阳蒸起来,再下雨落下去这样是吧……那确实若是雨水过多了就不会太好过?

《生活的艺术》读完了,到了末了,也还有有趣的观点。不过林语堂没有木心调皮,都是直来直去的。“系统不过是一种对真理的从旁斜视”。“世界并不是一个三段论法或一个论据,而是一个生物;宇宙不做声,只是生活着;它并不做什么辨认,只是进行着”。就像达尔文发现了一条演化的时间线,最后却把自然的整体忘掉了一样,自然不选择,也只是在生活。

话说我也蛮不爱读纯理论书籍的,我需要书里面有活人,有生活,有跑题,所以人类学、自传、非虚构比较适合我。

一大早出门去农贸市场,买些李子给家里寄去。这会儿日照已经很足了,跟此前跑步路过时完全是两个样子,光线泼下来,被泼到就很烫,只得不停找树荫躲着走,也知道了今天注定是个热天,跟天气预测的一样。

挑了家李子个头最大的,这蜂糖李是贵州的,说是不会卖得很久,卖得最久的是青脆李,只看皮也分不出来,都是青色的,蜂糖李好像放放会变黄变软,会是那种软脆的口感,也会更甜一些。

小小南瓜,小小黄瓜,也都有卖的,好多人就是喜欢这种脆的、嫩的感觉吧?豌豆颠就是永远的神哈哈,今年没赶上,明年要大吃特吃。青花椒也有摊位在卖,不知道咋个吃。

路遇市场外沿路摆摊的,被民警要求离开,但女摊主就很气不过,大声、连环与民警喊叫,像说唱一样撒,就要摆!什么的下午摆!不得行!以一敌四,民警搞得直躲,互相摆手,由向她连连摆手,我脑里传来“蒜鸟蒜鸟”的声音。

路过烤鸭老店,店员都在门口择菜,我问烤鸭卖不卖,说是还没搞完,还要再过卤水和晾干,要九点半才开始卖。唔,有时来晚,这次又来早,咋总是赶不上欸。

到楼下刚好遇到来送货的顺丰小哥,现场称重,一共买了3种李子,不到六斤,后来发给我装箱的照片,还没装满的,我应该是记成了五斤,一般网上买水果都是五斤嘛,其实上限是五公斤!李子直接拿走,买了这么多,我一个都没吃得……

今天去拜访企业,去新都区,回来正是热的时候,感觉在车里也不凉快,出来又要走一段路,热到大脑萎缩,晕晕的,赶紧找家抄手坐下缓缓,吃了碗清汤抄手,很香,也没有辣味,然后我翻出了藿香正气水,喝了,好嘛,这个是辣的,买的是本地的蜀中牌的,这比之前喝过的可猛烈多了!还算有点效果的,顶着西晒到家了。

昨天顺手发了几条小红书,有一条感叹了下吃的豆腐脑,今天就收到很多评论,有一位豆腐脑爱好者说“乐山和峨眉的有点小区别,大致分为乐山牛华派、峨眉青龙派、夹江派、苏稽派”。然后我便知道了,成都把北方的豆腐脑叫做豆花,想吃豆腐脑去吃豆花就好,公园挑担子的最好吃(味道?当然都是麻辣的),而乐山和峨眉区域,是比较特殊,一层豆花打底,然后加淀粉糊糊,正宗的还要再加一份粉蒸牛肉,或咔饼,或粉条,吃的就是一个多样。

等抄手时还跟农人聊起豆腐脑,然后就聊到她也爱吃红糖馒头,早知道早上买一个尝尝了!然后说好吃的包子,很多店叫“真心包子”。这边……吃的花样实在是繁多且多变,所以不要带着北方或沿海的任何饮食习惯来评价,也无需带着预设,清零重新开始探索比较好玩,积极尝试,感受美食文化的流变哈哈哈。

她说成都一直就是挺融合的,也一直就是移民城市,张献忠屠城,清初时候的战乱,几乎已经空城,据说当时成都市区里面都有老虎。自古以来就是移民城市,而这些年新成都人涌入了很多,气质也又有变化了。

川菜确实有点复杂,虽然还没什么概念,但感觉绝对不止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这么简单,各地都有特色,不断交叉融合,美食大熔炉,到成都才有感觉,外来菜系都有点水土不服(都变味儿了哈哈)。

甚至会觉得川菜是种去中心化的菜系哈哈,不过还是要限定下范围,是在省内,不过它也在发生新的融合和演化了,希望能多多参与和体验嘿嘿。

到家也还是觉得晕晕的,状态不好,喝水睡了会儿好多了。

研究了下预制菜吃得多的补救措施:注意补充维生素,尤其VC和VB,因为冷藏和冷库保存后,以及长途运输后最容易损失的就是这两种维生素。然后顺手就下单了VD3哈哈哈,因为说是日照少容易缺,而且吃不到海鱼,不过也不止四川人缺,天天办公室待着肯定也缺。

晚上九点多,感觉吹进屋的都是潮热的风,哈,快点习惯吧。


CHANGELOG

  • 20250715 Arlmy 创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