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想想 之二
Jan.1
晚上视频聊天五小时,丧,抒发情绪,感知身体,感知自我,随机生活,需要老师,需要无干扰不过分在意的存在,帮助自己感知自我
我讲了将演示脆弱,子午鸟讲到掐葱,掩饰脆弱,看不见的脆弱,似乎就是成年人的那层窗户纸似的
白天总觉得昏睡,中午吃饺子,醋吃的有些多
觉知,没有地图和开放,就没有觉知,沙盒游戏是个好的锻炼方式,一如我的拼图,不受限制,怎么拼都可以,从小块到完整的路线可以,从边缘向内的路线可以,中间还可以任意切换方式,只要有一点线索,就去做,最终达成完整图像
没有什么设计,没有什么规定,唯有结果大致已知
放空太重要,但这个年纪的放空,似乎总要依据routine,在健身,在瑜伽,在拼乐高,在冥想,要在一个时间段内保持不被打扰,又要依照辅助工具/流程牵扯身体和注意力,然后进入某种状态,我好像更习惯于被某件要思考的事情牵扯,然后忽然就会有突发的乐趣
我很在意这突发,没来由,没缘由的乐趣,似乎应该为自己设计一套流程,让自己能更快达到一种状态或临界点,以至可以更快放空
Jan.2
迷迷糊糊看完了soul,pixel什么时候变成了毒药?
再醒了,再睡,然后就开始想生活,做早餐,忽然算了算账,想了想记账表里的支出和收入,压力好像忽然就大起来。
生活不能用算账的方式过,因为精确很无聊,宽泛又带来压力,留有合适的冗余是生活的智慧
我不是一个善于给人正能量的家伙,甚至其实有点担心任何人对我有任何偏见,因此从不给自己贴标签,于是自己不会活得有压力,也不担心别人的评价(偶尔收到评价,才有感知自己的机会)
都不记得去年何时买了《技术大全》,然而到了就开始看起来,似乎对非虚构的文字总是很有信心,又翻出《不确定宣言》,叠加没读完的《双重时间》,一休息下来,就想给自己的思维一些压力似的
生命啊,生活啊,人类啊,文学啊,这些有趣的话题就又回到了脑子里,虽然从来没什么答案出现过,但这些无解的问题总是像一团运转中的能量(火焰、混沌、道),一直能从中感受到一些简单、纯粹的启示/指示
Jan.3
“文字/文学是一种习惯”,书写的习惯,生活的习惯,然后自然地沉淀了下来,变成了一些什么
如果可以用文字精准地表示,或许就不会被写下成为文字
“小说的诞生地就是处于孤独中的个体”
“从不厌烦的人,恐怕永远都成不了讲故事的人。但是,厌烦在这世界上没有了位置。跟厌烦隐秘而紧密相连的活动,都早已被废弃。”
真的,一点点的满足和宣泄,就是刚刚好的,不能过分,也不可禁止,但90%以上的空间都被占据着却是既成事实。两天闲余就可以恢复不少能量。这就是real life么,好像差不多就是这样,就应该如此普通。
看完了《东城梦魇》,每个人都有秘密,缘、孽缘、阴谋、小团体、家族、血缘……秘密的结盟,信任的隐秘传递,在充满孤独、拒绝和逃避的世界里无法被禁绝。
那个沉重的拥抱,确实是个很不错的结局,无奈的结局。
打了第三针。
乱七八糟的梦回来了。
Jan.4
不注意就到半夜,又被占满。会议、任务、压力不断挤压着灵感。
果然是很在意感知的人吧,失去了感知的途径,就会开始质疑自己/自我的存在。哪怕只是走十分钟的路(想起去年最后一天走路就卖报纸和杂志的二十分钟,空着,就只是走路,看到一位父亲微笑着看娃子拉好羽绒服的拉链,拉了好久,拉得好用力。看到四个阿姨在路边聊天,其中两人带着小狗,小狗在近旁转圈。
但凡一天里没有这样的经历,就好像没有在活着一样。
Jan.5
不讲究就只能凑合。
买到的很多东西都只是个壳子。模具,技术,功能,操作,便捷,都在扰乱正常的/自然的感知。不如买点外卖、水果、饮料,至少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以跟自己切实产生反应和共鸣的,食物真是不可多得的(能量来源)。
谋杀,意外,纠葛,暧昧,走动,应激,反馈,才应是自然之物的本质。说来都是互动,哪怕只是试图认真地讲出一段个人历史,或者一段难忘的回忆/故事。
终究要完成闭环,依照个人历史,着眼手中的身边的,再转向死亡。这反而是一种伟大吧,并不如所谓思索/思辨中的渺小。
哦?所以这就是与年轻人/孩字互动,痛苦和快乐会同时存在的原因吧?他们都是小小的闭环,小,但完整。那可不可以参照他们的生活方式来活呢,小小的,简单地,波动、不稳定,但完整。
在此之外的世界,反而是让人被动缩小,被挤压地“极简”,被挤压地“断舍离”,被挤压地“精致”,被挤压地“狂欢”,被挤压地“孤独”,不能形成“小小的稳定”。
人们搜如此越活越小,私域公司会大发展吧?或许我更好奇的是——什么时候私域公司们可以再次链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新世界呢。不必在意宏观,不必在意对比,只是在小小的稳定中生存、老去,不过问世界,不过问宇宙。
Jan.6
分工那么重要吗?为什么要那么在意是否是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呢,为什么不能是可以做掉所有事?是效率在作祟吧?欲望是可笑的,自尊、自恋、自以为是更是,更何况,其实什么都还没有做呢。还不如就默默地做,还不如就去想想怎么做个网红,还不如,干一票就撤。我懒得让那么多人关注到我,恨不能每两年就网络失踪一次,不必找,忘记就好。
为什么人需要助理?不想遗忘或错过。
底力是怎么来的呢?或许就是厌烦、持久批判、审慎,同时满不在乎。没人点赞和没人留言的生活是美好的,只管在当时尽兴,没有利益,更没有奖赏。奖励越多,越容易犯错。
考虑周全,make a checklist,几个人会持续维护下去,并不断完善模型呢,我们不是所知甚多,而是所获太少,吃完就拉了,没吸收什么。十几年前的互联网,一点不比现在拉跨,反而更有效率。翻翻过去的饭否和微博,和现在没甚两样,那么人还是可以改变的么。
“新的做自己就是不做自己”
不如就不做承诺,不做选择,不如洒脱,不如荒诞,不如无厘头,maybe 就可以对抗越来越浓烈的空虚感。
Jan.7
《不可遗忘》S1,与命案和时代顽疾所关联的过去和记忆,会伴随一生,赎罪或痛苦,总之是一种负担,可以欺瞒世界,却无法欺瞒自己。总有一天要清算,总有一天要了结。
错误的选择,自然导致错误的结果,然而,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或者当真的反应过来时,还是否有勇气去补救或赎罪呢?怕是没有几个人可以,于是记忆便会成为隐痛。
CHANGLOG
- 20220110 Arlmy 创建、整理
- 20220110 Arlmy 发布
本文标题:展开想想 之二
文章作者:arlmy
发布时间:2022-01-10
最后更新:2022-01-10
原始链接:http://z.arlmy.me/posts/DailyNote/DailyNoteArchives_001/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