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25

  • (《俄狄浦斯王》)
    • 「他不但不要朋友领路,反而给我们大家领路。」
    • 「(他的死)并不是神的带闪电的霹雳,也不是海上吹来的飓风把他的生命结束的;若不是众神派来的护送者把他接走的,便是死者的世界,大地的基础,慈祥地裂开来使他无痛而终的;他这一去,没有什么可以悲伤的,他没有病痛,死得比别人神奇……」
  • 厌恶方法
  • 无意外者的死亡
  • 大恋爱,有点在看科普片的感觉
  • 可爱的友邻多年后仍是可爱的,拍的视频也那么可爱
  • 宏观上,都是再分配的游戏
  • 试试日更
  • 结构改革,新韵律,新形象,现代色彩
  • 复杂度过高,不宜于更新和迭代
  • 什么困难?什么简单?甚至也十分不明晰了
  • “好像他们觉得自己能永远活下去”
  • 「修辞和文学手法不应看成“秘诀”,它们只是表示人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力求提高语言效果的某些共同趋势。要紧的首先是有话要说,有真知灼见,其次才是讲究说法写法。」
  • “基质独立”
  • (《王佐良全集?第八卷》)
    • 「秋天暖和的晚间,当我闭了眼
    • 呼吸着你炙热的胸膛的香味,
    • 我就看见展开了幸福的海湄,
    • 炫照着一片单调太阳的火焰;」
      • 《异国的芬芳》戴望舒译
    • 「因为我将要沉湮于逸乐狂欢,
    • 可以随心任意地召唤回春天,
    • 可以从我心头取出一片太阳,
    • 又造成温雾,用我炙热的思想。」
      • 《风景》戴望舒译
    • 「反正我坟头的青草将悠久地
    • 对夜风吹息,而我的歌早已沉寂。」
      • 《唐璜》查良铮译
  • 啊,王佐良还专写了一篇穆旦
  • wow,用 Netlify 和 Webhooks 可以自动部署袄!
  • 愚蠢的多数要保持愚蠢,又不可过于愚蠢。
  • 中产阶级在被 AI 取代

Nov.26

  • (《张立宪:如果我是语文老师》)
    • “从一个编辑的眼光来看,好作文应该是准确、完整并且有美感的,文章的语言有张力、结构和节奏,最后形成感染力、说服力和传播力。”
    • “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结论是属于读者的。但读者的结论可不是你的结论,甚至有可能是与你相反的结论,你也要把那个权利留给读者。所有好看的文章,都是因为它有多义性。”
    • “作为编辑,我看到过很多文字,和很多作者沟通过,希望可以达成这样的写作理念:新鲜的,批判的,格局要开阔的,不着急说自己观点的,或者是很高妙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的,尊重读者,留有余地的,多义的。”
  • 病人多,才有大医院
  • 11月23日,日本假期,勤劳感谢之日
  • “只有人的身心感知、不断创造的能力,是AI取代不了的。”
  • “东港石化公司泉港裂解碳九泄漏量并非6.97吨,实际泄漏量为69.1吨。”
  • 卧槽,贝托鲁奇走了
  • 十年后的世界会怎么记录今天?
  • 人类整个直接坏掉了。看到了吧,这也是,少数改变多数。
  • 能看到,更说明业已发生,不报备的新人类,无视风险,可以明码标价的中国人。
  • 「我觉得他就是消失,凭空出现,凭空消失。当时第一次读到木心的时候,就觉得怎么会有这么一号人物?然后他讲福楼拜、莎士比亚和易卜生的时候,我都不觉得我需要知道他是哪来的人,而且他是个刁钻的读者。我都怀疑,如果他的课开在我隔壁,我是不是会愿意去听他,因为读书的距离感能保持着一个想象的空间,就像别人看我的节目不一定来做我的邻居是一样的,这是我对他的感觉。而且我说实话,我喜欢阅读跟我的文化背景比较遥远的人……」
  • 不可见的总是早于可见的。
  • 能想到,就会有人做。时代如斯。
  • 做事不规矩的,会被优先淘汰。每一级的淘汰机制,每一层的运行逻辑都有不同。还说不是最基本的教育出了问题?
  • “八面玲珑的 keep real”
  • 这期西海尬得想起来去看评论

Nov.27

  • 朋友圈的第一条已五小时未更新
  • 没几个人悼念贝托鲁奇,行吧
  • 可以对万物残忍,不可对自己残忍,呵呵
  • “好演员”,真是个怪词
  • 突然想起安德路这儿有个清真早餐点儿,特地路过,果然拆掉了
  • $299 All Access to One Month,好想买……
  • 你能赚的钱只能有这些(所谓知足)
  • 豆瓣挂了
  • 「在一个半世纪中,日常文学活动是以期刊为中心的,约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美文学通过报纸上的文艺副刊在日报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 「这些(报纸上的)信息报道只需要很小的空间,报纸对人具有的吸引力离不开它每天各异的面貌,离不开它的每一页都被机灵地编排得丰富多彩而又各不相同。报纸的引人之处来自……这些信息报道。这些信息必须不断地更新,市井闲话、桃色新闻以及“值得知道的事情”是它的最通常来源。它们本身易得、精巧,非常符合专栏的特点……」
  • 信息“贩卖”平台,底层梳理,数据可用性整理
  • 洗牌时代
  • MAP,not“a TREE”
  • 适应后就成了必然
  • Kanye West 现在咋不怎么见听说唱的分享呢
  • 大家都还要过日子
  • 社会舆论变成这样,大众的认知情况已经很清晰了
  • 退群保智商
  • 一个自动化和算法的 AI,能让一群人觉得它有不错的文笔,还有人说分辨不出是不是忍写的。操,您还是别做人类了。

Nov.28

  • 到家
  • “公共心灵的丧失”
  • 做一些翻译工作还是有必要
  • 赏析、内化另一种语言体系
  • “鸢尾花根香的问题在于:人人都喜欢那灰暗、怀旧的浪漫粉质感,但这东西变得越来越哀伤,像一场葬礼。……不过话说回来,人人都知道丧礼会让幸存者因活着而感到欣慰。” ——图林
  • 昨天研究一家催债公司,今天研究地面投影解决方案
  • 之前觉得人家的 PPT 丑,全是字,现在发现原来页页都是重点内容,早已删无可删了
  • 性冷淡 PPT 应用场景有限
  • 呀,老许访谈徐冰了
  • “奴隶再次成为奴隶”
  • 专业,更多时候是直观感受、情绪、本能,不是知识、理性

Nov.29

  • 四面八方而来的情绪,清零自己的情绪
  • 核心场景、衍生场景
  • 几通电话过去,几个声音,加了几个 QQ,几个微信,了解了一些解决方案,莫名的美妙
  • 技术不缺,都缺内容。壳子不缺,都缺灵魂。
  • 很平凡地不平凡着
  • 「高中时写过一篇周记,内容早忘了,题目倒记忆犹新,惟「渺小」二字。语文老师的批语,也一直记到现在,重重的四个红字「你很重要!」。」
  • 真的不习惯写微博配图配视频,也不想看 ??
  • 豆饭太香太好吃了,幸福
  • 长毛象备份已经做了 30 周了,时间过得真快
  • 拉倒吧傻缺,你只是不敢
  • 大麻还好
  • 时间就是时间,别少年老成。老不成,真的。
  • 会困也成了硬伤
  • 能搞清楚的事儿,哪能有啥难事儿呢
  • 得读读《白痴》
  • 抓一群人,要开始一起共渡中年了
  • 虽然不认识,却真的好喜欢、欣赏零零后
  • 建构性就是:skin in the game
  • 书会找上我

Nov.30

  • 开放环境的送餐机器人,厉害啊
  • 这么晚还在调试,收集数据,直接上去要了产品经理的微信
  • 这么晚还在调试,收集数据,直接上去要了产品经理的微信
  • 噗,郑钧的 MV 跟现场的颠儿劲,一模一样
  • 为何对未知恐惧
  • 突然啊,就上了加速器,不十分适应
  • 就以三十五岁开公司为目标吧
  • 别让我提建议
  • 想再看一遍《火线》了

Dec.1

  • 收拾工位,又是两箱子书。只背回了《里柯克随笔集》和台版《横道世之介》
  • 伍德的《破格》上架了
  • 场外世界
  • “叙事”作为“技艺”
  • 迷信“迷信”
  • 理性的白痴
  • 公交师傅您快点儿开

CHANGLOG

  • 181203 Arlmy 创建、整理
  • 181203 Arlmy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