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维多维奇之墓》笔记
导读:
就契斯全部作品的主题而言,他把两个世纪以来的政治迫害归于人类的道德沦丧,而在这种毫无意义的残酷背后,则是对世界的一种虚无主义的看法。因此,此书中表现的诺斯替思想与其说是在肯定道德冷漠,毋宁说是出于强烈的伦理情感,试图探寻现代虚无主义和政治现实主义的根源。正如布罗茨基所指出,契斯的作品“在伦理失败的地方达到了美学的理解”
契斯想要指明的是,两个世纪以来的仇恨、迫害、屠杀乃至现代极权制度,无不源于虚无主义的世界观,就像“两千年前摧毁了古典时代的骚乱和衰败,将再一次摧毁我们的文明”
死亡笼罩着人类的命运。
这就是文学,最终还是想象拯救了事实,抵抗了物理世界的时间。
P27
就像所有人间悲剧的开场一样:由生而始。
然而,他也有些修辞和那境域的残酷不太协调:“日落在此踏上最后一步,爱尔兰是白昼消逝的最后一片土地。夜晚已然降临欧陆大地,西方的峡湾与荒原却依旧泛着紫色斜阳。就让乌云成形,让星辰陨落,突然,这座岛屿再次成为传奇中布满浓雾与黑暗的遥远境地,长久以来,都标示着航海家已知世界的边界。”
这些船只汇集了所有不靠岸、不回头的梦想。
P31
“仆人龟裂的镜子,吞吃猪仔的母猪”
P57
我也无法放弃说故事的乐趣,它让作者误以为自己在创造世界,而且——像他们说的——能改变它
P85
这样看来,竞技场的画面出现在教堂中本该使神父们感到震惊和愤慨,但这不过是现代人的顾忌。
在君士坦丁堡反对圣像崇拜的时期,耶稣基督和圣徒的肖像都被各种凶恶的景象取代了
P88
这无疑是给古俄国带来怪异动物的那些俄罗斯贫民与笨蛋的顽强后裔
P99
灰色的平房,阳光缓缓照进后院,分割出两块截然不同的区域——一边是慑人的明亮,一边是如同黑夜、潮湿发霉的阴影;成排的黑刺槐分泌出树枝,像是浓稠的咳嗽糖浆或药片,童年患病时的麝香味;冰冷的、巴洛克药房,哥特式的白瓷容器闪着微光;昏暗的中学校园铺砌了院子(斑驳的绿色长椅,形似绞台的破秋千,粉刷过的木屋);市内的建筑都漆成了玛丽亚特蕾西亚黄,那是黄昏时吉普赛乐队在大饭店露天餐厅演唱的歌谣里,枯叶与秋日玫瑰的颜色。
1920年秋,在布达佩斯火车东站,他登上前往维也纳的快车的头等车厢。火车驶离的那一刻,年轻的卡尔·陶贝再次向父亲挥手道别(父亲挥动着丝巾,像一个黑点逐渐远去、消失),便很快带着皮箱走进三等车厢,和工人们坐在一起。
P104
欧洲的精神需要新的、坚强的人,而这些人会从鲜血与火焰中站起来
P105
“他想看到一切,想要去看、去感受,不只是因为他的近视,也是想要确定这不是一场梦”
P110
但他出生的时候却很幸运(只要大家同意以下论点:无论如何,生时短暂的痛苦比死后的虚无更有价值)
P112
我指的不是生与死的机会——关于这消失的大陆的所有文学作品,都不过是对这场赢者罕有、没有规则的大博彩做了放大的隐喻而已。
P130
将格鲁吉亚的杀人犯和陶贝医生联系到一起的种种,既遥远又神秘,一如上帝的种种
P134
因为身体只是水、火与土,但灵魂却有始有终,理应建起一座殿堂
P148
“他是一个奇特的混合体——没有道德观念,愤世嫉俗,对理念、书籍、音乐还有人类有一种天然的狂热。要我说,他看起来像是教授与强盗的混合体”
P161
人类只是无垠大海中一粒尘埃
没有任何东西是无意义的
排除所有道德后,终至绝对的自由
P163
决定按照自己的意志,完全清醒地写下自己人生传记的最后一页
而且实际上是他生活的总和,是决定了一切的结论,而其他一切只是(已经是)毫无意义的论文、无关紧要的数学运算
P171
在垂死之际,或许是因为体力耗尽,人会凭借一股顽固的决心,想从死亡中得到最大可能的利益,而那往往就是走入英雄式的沉默
P174
因为摧毁一个人、一个微小的生命体的所谓真理,总好过更高层次的利益与原则受到质疑
P189
所有的西方流亡媒体都刊载了这个消息,它们渴望阴谋与感动
P211
“因为我希望与自己和平相处,而非与世界和平相处”
P215
“眼前所见即是一切,它曾发生在最遥远的过去,也会发生在未来”(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这个世界时常被创造它的火焰吞噬,然后重生,经历同样的历史。同样地,分子微量融化后,又会形成石头、树木与人类……甚至美德与白昼,因为对希腊人而言,名词都具有实体。每把剑、每个英雄、每个平凡的无眠夜,都会周而复始、重复上演”
我还是宁愿选择精神上而非历史上的日期序列
P219
他梦想古老的时光而鄙视现在
P223
在这些诗里,一切仍产生于没有疆界的灵魂,并没有确切的地图
P230
从那时起,就好像他再也听不见世俗的喧嚣一般。即使是隔壁房里诗人基沙诺夫糟糕的四弦琴声,也被覆了一小层耳油的棉花遮掉了声响。
待查:
恰斯图什卡(俄罗斯民歌的一种形式)
巴勒莫宫廷教堂穹顶的渎神景象
Ma杂志
塔罗牌,“魔鬼或母亲”
闪米特人的步态
《反基督者》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
斯多葛学派(更常与尼采)
格鲁吉亚诗人,罗斯塔弗黎 (Shota Rustaveli)
乌克兰裔俄罗斯诗人,纳博特(Vladimir Narbut)
《矿石与水晶》达莫拉托夫
《山地花环》佩塔尔·彼得洛维奇·涅戈什,塞尔维亚
CHANGELOG
- 170819 从豆瓣日记搬运
本文标题:《达维多维奇之墓》笔记
文章作者:arlmy
发布时间:2015-06-09
最后更新:2017-08-19
原始链接:http://z.arlmy.me/posts/Note/Note_DaWeiDuoWeiQiZhiMu/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